说课稿

时间:2025-07-06 15:35:09
【精华】说课稿汇编6篇

【精华】说课稿汇编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篇课文选自八年级(上)第五单元的第3篇课文(自读课文),整个这个单元均是事理性说明文,本课主要介绍海洋科学方面的知识。说明文在上期就已经接触过,学生基本能掌握说明文的结构、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等,教材安排本课主要目的在于学生运用掌握的说明文的方法自学课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是一篇浅显易懂的事理性说明文,主要阐释原因:即海洋是未来粮仓的原因。全文主要从第二部分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原因。文章谈了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但这粮仓的粮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随着一一的说明粮仓中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和鱼虾。文章的结构为总——分——总式。这篇文章主要要求学生通过自学把握文章要点,了解本文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主要说明方法有作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使学生能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来写作事理性说明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之所以安排在本册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国是世界上海洋国家之一,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相当于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辽阔的海域是祖国经济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动力,在21世纪,无论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公民来讲,增强“海洋意识”都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一大问题,文虽短,所谈的问题却很大。

大海对于内地学生来言是很陌生的,尤其是对于农村的孩子来更是如此,学生们没有过“亲吻”大海,海的体验较少,因而,这篇课文的教学将是给学生带来的是一个新的体验,认识大海,了解海洋知识,对树立海洋意识是很有帮助的,保护海洋,实际上是保护了人类,增强环境意识,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目标。由于初二的学生已具备了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课前的预习的过程中,要求阅读相关的海洋知识(包括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增强知识的积累,加之,学生已学过相关的地理知识,学习本文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通过自学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设计

这篇科普文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自学了解本文适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作用;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事理性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与方法是通过创设场景,导入课文,以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方法主要采取点拨法、小组学习交流法来对课文进行综合全面的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能找出使用说明方法的例句并分析及作用,并运用到事理说明文的写作中。难点是让学生尝试写作事理性说明文。由于本课的学习难度不大,教学突破不是太大的问题,主要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针对以上所述,因此我的教学教程设计如下: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导入课文

2、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3、重点分析第二部分的说明方法。

4、进行环境保护教育。1、描绘自己对海洋的认识,进入新课学习。

2、阅读课文,小组合作,划分文章结构(段落)

3、细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找例句并分析其作用。

4、在教师的引导下,拟订几条环保的建议。

1、导入课文(约5分钟)

导入:我们生活的地球可以说是一个水的星球,广袤无垠的海洋覆盖着地球百分之七十一的面积,请大家描绘一下你所知道的海洋。(学生谈海洋)

引导:从某种程度上说,海洋保护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存在,当然也包括人类的繁衍,下面这篇说明文就阐释了海洋为什么是“粮仓”的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2、阅读课文,把握大意,小组合作交流拟出本课的结构提纲。(约10分钟)

学生按照小组合作交流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全文是总—分—总结构,请拟小组合作拟出提纲。(由小组中心发言人阐述,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结构提纲纸条贴于黑板,节约板书的时间)

3、重点分析第二部分的说明方法(20分钟)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因此采用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先由各小组分工合作找出运用了说明方法的例句并概括其作用(即完成下列表格)(具体内容略)

例句说明方法作用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对学生没有讲到的地方给予点拨,并将纸条贴于黑板,以便节约手写时间。

4、环境教育,学生讨论环保问题。(约10分钟)

引导一: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海洋将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是海洋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之一,大家课外还了解了海洋的哪些知识,并结合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吗?(学生发言)

引导二:通过大家的发言,老师也知道了一些海洋的知识,同时我也有一些感慨,我们人类因为有海洋而感到庆幸,因为随着地球上人口的增多,资源的短缺,人类的的生存将存在危机,人类还可以向大海索取我们生活的物质。但同时也感到不幸的是正是由于人类在一步一步的破坏自己生存的环境,人类无异于在慢性自杀,如何来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环保小卫士,下面请拟几条环保建议,也可以写几条公益广告。(学生当堂发言)

5、作业:请参照本文的写作方法,以“绿化好处多”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事理性说明文。

三、说新课程理念

我的这节课的教学思想在于改变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如以小组合作交流讨论贯穿整节课,符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只起到引导的作用或者说是课堂的组织者,小组的交流能够使学生在相互研讨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以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人类为最大限度的获生活、生产资料而破坏环境,代价是惨痛的)。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创设场景,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拟定说明文结构的提纲有助于学生掌握说明文写作方法,实际上也是一次作文指导。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以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小组交流来达到,避免教师直讲,从而达到知识的内化的作用。当然,这个过程中应有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指导或参与小组讨论是必不少的。

(讲各位同仁及指导老师给予指正)

说课稿 篇2

教材简介:

《最大的麦穗》是小学语文第11册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叙述了古希腊学者苏格拉底让弟子们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而不能东 ……此处隐藏5976个字……导演,学生为演员,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观察探究创造,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主要采用的教法和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观察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和创造作。

三、 说学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了加强学生对作品艺术手法的直观感受,本课大量采用作品局部抽取放大法。 在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直接利用《多彩的风景》学习中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来分析印象派作品色彩处理的特点。并 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感受画面上表现早晨的朦胧气氛;比较学院派严谨的造型结构和细腻的形象塑造、庄重严肃的主题等等,逐步整体把握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布置课后学习活动,明确为第二课时准备的资料收集和短文写作的方法及要求。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

四、 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1、 创设情景激趣活动导入

将《日出印象》作为教学的欣赏导入。教师讲解:从色调倾向、对光色的理解和表现以及笔触的运用和表现特点几个方面对《日出印象》进行重点分析,然后通过展现同时代其他印象派艺术家的作品,引导学生归纳出印象派绘画在题材、笔触和光色气氛表现等方面的典型特征,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印象派绘画的风格特点。 并对《日出印象》的一种艺术感受及与此幅作品相关艺术事件进行简单描述,引导学生就两组作品从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并展开讨论。

(1)、画面色调的比较;

(2)、 光色的不同表现;

(3)、 笔触。

教师利用影视媒体设备,展现这些作品清晰的放大图片。根据对教材的理解,课前寻找其他一些风格明显、画面清晰的经典作品,作为教材作品图片的补充信息,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务必把握教材中提示的几个方面: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讨论;运用有关色彩知识和学习方法,分析画面的色彩关系;感受画面上表现早晨的朦胧气氛;比较学院派严谨的造型结构和细腻的形象塑造、庄重严肃的主题等等,逐步整体把握印象派艺术风格的主要特点。

2、 回顾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直接利用《多彩的风景》学习中获得的色彩观察方法与经验来分析印象派作品色彩处理的特点。

4、介绍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点:

(1). 以光和色彩作为认识世界的中心,彻底打破了传统固有色和棕色调的造型观念。

印象派前的作品《石桥》《父亲的肖像》《卖水的人》以棕色调为主,重点欣赏《卖水的人》,分析画家对写生色彩的认识,即固有色的明暗变化。印象派的作品《草垛》《农家少女》《阿戎堆的桥》,色调有的温暖,有的偏冷,色彩丰富,光与色交融,画面具有生命力。

(2). 用明确的笔触画出交织融会的色点和色束,强调客观再现个人的瞬间视觉印象。

印象派前的作品《父亲的肖像》和印象派的作品《打阳伞的女人》进行比较。前者像是在永恒不变的光源下描绘的;而后者则让人不得不叹服阳光这个无形的东西,被画家莫奈描绘得具体而具有生命力。

(3). 关注色彩、线条给视觉造成的印象和刺激,而不在乎其内容或画什么,重复地对同一题材和同一对象进行描绘。

5、总结

印象主义绘画是世界绘画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与解放,它对绘画形式的探索和对绘画性的追求,使绘画变得更丰富、更自由,更具绘画特点,并由此引发了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的绘画形成。

6、课堂小结,布置课后学习活动

印象画派的产生,突破了传统的绘画模式和色彩观念,建立起一套新的色彩观和绘画表现手法。画派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有莫奈、马奈、德加、雷诺阿等。每位画家都有自己关注的题材,有自己的绘画风格。请同学们课后根据老师提供的有关书目和网站搜集资料,对印象画派的代表画家进行了解、总结和归纳。下节课,我们将由每一小组组织一个话题,进行演讲,通过对印象画派中某一位画家的作品的评析,加深对印象画派的特征的理解,体会画家的艺术风格。

五、说板书设计 :

美术课的板书应融画与一体,因此,在教学中,应将欣赏范画与板书相结合,将范画、多媒体课件相对应,做到直观清楚,突出主题,照顾全面。

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木兰从军》是苏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这一课是一篇历史传说故事。讲的是古代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事,赞扬了花木兰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本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是一篇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及想象能力,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学生。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但爱表现,常凭兴趣做事。在教学中若能灵活运用电教媒体,通过动画游戏等手段传授知识,学生将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针对教材特点和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能正确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3、学会5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认识1个偏旁。

其中,目标1、3是教学重点,目标3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四、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课文内容,我将在教学中采用各种电教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将采用“学——玩——说——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后说,说后做,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来动脑、动口、动手,获得新知。

五、说教学程序。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强大动力,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才能变被动为主动,变厌学为乐学。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

1、 播放《花木兰》动画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大家想知道刚刚看到的这位英勇的将士是谁吗?想知道关于她的故事吗?

3、 出示课题,解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观看课文动画,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词。

3、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2)游戏加深记忆。通过玩拳击小游戏来巩固所学的生字读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分组朗读比赛,看谁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名、征、兵、父、病”,读一读,认一认。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并说说怎样来写这些字才好看。

3、口头扩词。

4、生字描红。

(四)作业。

1、 朗读课文。

2、 书写生字。

《【精华】说课稿汇编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